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以下簡稱為“建工社”)創建于1954年,是建設領域的專業科技出版社。2014年5月30日,建工社開通了自己的微信公號,時間上并不算早,不到兩年時間,作為專業出版社,建工社微信公號現已累積63778位精準粉絲。百道網邀請到建工社微信公號負責人楊盼,請她分享專業出版社如何成功運營微信公號。
粉絲是靠內容“一口一口養大的”
6萬多的粉絲量在微信公眾號里不算多,漲粉也不算快,然而作為專業出版社,已實屬難得。楊盼說,公眾號開通以來,從不要求粉絲硬性轉發,也沒有做噱頭很大的吸粉活動,這6萬多粉絲基本上可以說是用內容“一口一口養大的”。楊盼認為,吸引并留住粉絲最重要的還是做出長期的、對粉絲有針對性、引領性的內容,其他的活動對訂閱號來說,都屬于“蛋糕上的櫻桃”,可增添情致,但絕非長期倚靠。
而這些“對粉絲有針對性、引領性”的優質內容,最好的來源就是社里的圖書,作為國內最頂尖的建筑科技類出版社,建工社為社會和行業奉獻了數以萬計的優秀圖書,這為公眾號提供了太多建筑方面的好內容供遴選;其次,微信運營編輯需要關注很多友鄰單位和自媒體的發言平臺,比如知乎、豆瓣,還需要關注國家大動態的信息發布平臺,如住建部官網、人民日報公眾號、央視新聞等,第一時間分享傳播一些行業新政,以這些內容和最新資訊為依托,順勢推出社里的好書作為配套參考資料,既不會感覺內容生硬,又比較貼合時代。
每天那么多訂閱號信息,讀者為什么打開這條?
每天微信上有大量訂閱號給讀者提供了高密度的信息,楊盼說,要想讓粉絲在眾多公號的推送中打開自己的內容,一些亮點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碎片閱讀的時代,主標題的趣味性和眼球效應一定要有,否則看篇微信都讓粉絲覺得是任務,點擊率一定不高,忠誠度也不會高。第二,建工社的圖書有多種類型,每種類型都會不定期推送,在建筑的大范疇下,有應用、理論、考試用書、培訓教材、行業政策等,總有適合該領域粉絲關心的一款。第三,結合建工社“明星圖書”——考試用書的考試時間,如建造師考試用書;結合國家節慶,如三八婦女節、春節等為契機舉辦贈書活動,概率大概一個月一期,烘托氣氛之余帶動粉絲參與性。
另外,公號與粉絲的互動,公號組織粉絲間的互動也能為公號和粉絲的關系增加一些黏度。談到互動,楊盼也頗有感慨,她說,所有微信運營者的常識是微信粉絲互動只能通過后臺,且有時效性,所以公號需要抓住48小時之內的時效。如果讀者詢問的是比較常見、重復率高的問題,可以設置關鍵詞回復,這一點建工社公號已通過百道網的后臺設置實現;更多時候是編輯與粉絲的互動,小編要做到禮貌而不失專業,幽默自然是更高的追求,這就需要后臺小編見機行事了。讓楊盼記憶猶新的一件小事就是有一次送書活動,一位粉絲和小編聊得很愉快,他說如果獲得贈書考試通過,會旅行慶祝,到時候一定會給小編一人帶一份禮物。
分享微信運營經驗,微信打造出版社新形象
將近兩年的微信運營,楊盼分享了自己運營建工社微信公號的經驗,她認為,保護粉絲的個人信息是第一要務;其次,推送的內容務必尊重產權、合法合理;再者,素材質量是一個公眾號的核心競爭力,有好的素材內容這條微信就成功了90%,當然,在這個看顏值的時代編者必須注意排版的美觀,同時盡可能做到圖多話少,能一句表達的內容就不要用兩句。
這個時代每個人都很忙,忙著工作、忙著娛樂,真正愿意花大塊時間去了解自己不熟悉的圖書和圖書出版企業的人并不多。微信將功夫做到了粉絲的碎片時間里,楊盼認為這是微信營銷的一個優勢,微信這種碎片化閱讀將每一次推送都變成了一個契機,只要發送了,客戶就可能愿意花幾分鐘的時間來多了解我們,我們就有可能敲開目標客戶的心門。這是一種滴水穿石、日積月累的力量。
楊盼告訴百道網,以前很多人覺得建工社是一家很正統甚至有點古板的科技類出版社,出版物偏前沿、理論、高深,經過微信公號近兩年的形象打造,經常有粉絲在后臺與小編互動,從開始驚奇后臺居然有人回復,到聊成好友,粉絲發現原來一家專業科技出版社也可以是一個有具象人格的朋友。建工社的目標是將出版社的微信形象做成建筑信息、知識的權威發布者,同時也是粉絲們一個言語風趣、知識廣博的朋友。楊盼說,這是一條很長的路,她和建工社微信運營團隊一直在路上。